近日,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2024年贵州省职业教育优秀典型案例评选结果,贵州工贸职业学院申报的《毕节新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》案例成功入选“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立项名单”。


该联合体由贵州工贸职业学院、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、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牵头,联合6个政府部门、2个产业园区、11所中职学校、3所高职院校、2所本科高校、40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组建,标志着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在新能源领域“教育链-人才链-产业链”深度融合方面迈入新阶段。
毕节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,太阳能、风能资源禀赋突出,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连续8年位居全省首位,累计建成光伏、风电等项目92个,总装机规模达552万千瓦37。随着国家“双碳”战略推进,新能源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激增,在此背景下,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联合政校企多方构建新能源产教联合体,旨在破解“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”难题。
该案例的入选,既是贵州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的典范,也为毕节市新能源产教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模式。
毕节新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创新“管委会+院校+龙头企业”主导模式,由毕节高新区管委会统筹政策与资源,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负责人才培养体系设计,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(威宁自治县光伏组件龙头企业)提供技术标准与岗位需求。通过共建实训基地、共享研发平台,实现“教学场景即生产场景”,如依托一道长通光伏生产线开展“工学交替”实践教学,有效打通“院校、企业”之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近年来,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动态调整专业设置,新增新能源装备技术、光伏工程技术等专业,与光伏组件制造、储能系统集成等产业链环节高度匹配,学校坚持理论实操“一体化”教学,在校内建设新能源产教融合基地,构建“资源共享、专业共建、人才共育、创新协同”的校企育人模式,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就业环境,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毕节新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得毕节市高新区、教育局、发改委、工信局、人社局、能源局、威宁自治县等相关政府部门大力支持,还有民革中央、中华职教社组团式帮扶。构成了统战支持,多方协同,政、产、学、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格局。
下一步,毕节新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还将构建“多元主体、高效协同”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、构建“资源共建、成果共享”的新能源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基地、构建“需求导向、校企协同”的金师合作育人模式,建立“入学就是招工,学生就是员工”校企合作就业机制,通过“政校行企联合、产教研用共进”建设“金专金课金教材”,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,源源不断地为市域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,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,实现多方共赢,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,努力把共同体打造成为国内行业产教科融合发展示范高地。
该联合体由贵州工贸职业学院、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、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牵头,联合6个政府部门、2个产业园区、11所中职学校、3所高职院校、2所本科高校、40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组建,标志着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在新能源领域“教育链-人才链-产业链”深度融合方面迈入新阶段。
毕节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,太阳能、风能资源禀赋突出,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连续8年位居全省首位,累计建成光伏、风电等项目92个,总装机规模达552万千瓦37。随着国家“双碳”战略推进,新能源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激增,在此背景下,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联合政校企多方构建新能源产教联合体,旨在破解“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”难题。
该案例的入选,既是贵州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的典范,也为毕节市新能源产教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模式。
毕节新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创新“管委会+院校+龙头企业”主导模式,由毕节高新区管委会统筹政策与资源,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负责人才培养体系设计,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(威宁自治县光伏组件龙头企业)提供技术标准与岗位需求。通过共建实训基地、共享研发平台,实现“教学场景即生产场景”,如依托一道长通光伏生产线开展“工学交替”实践教学,有效打通“院校、企业”之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近年来,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动态调整专业设置,新增新能源装备技术、光伏工程技术等专业,与光伏组件制造、储能系统集成等产业链环节高度匹配,学校坚持理论实操“一体化”教学,在校内建设新能源产教融合基地,构建“资源共享、专业共建、人才共育、创新协同”的校企育人模式,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就业环境,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毕节新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得毕节市高新区、教育局、发改委、工信局、人社局、能源局、威宁自治县等相关政府部门大力支持,还有民革中央、中华职教社组团式帮扶。构成了统战支持,多方协同,政、产、学、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格局。
下一步,毕节新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还将构建“多元主体、高效协同”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、构建“资源共建、成果共享”的新能源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基地、构建“需求导向、校企协同”的金师合作育人模式,建立“入学就是招工,学生就是员工”校企合作就业机制,通过“政校行企联合、产教研用共进”建设“金专金课金教材”,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,源源不断地为市域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,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,实现多方共赢,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,努力把共同体打造成为国内行业产教科融合发展示范高地。